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bet(中国)体育 > 教学科研 > 正文

浅谈防止与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研究与实施

来源:院办   作者:   编辑:   发布日期:2014-06-05   点击数:

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幼儿园 于洁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加关注教育阶段之间的有效衔接。新时期幼小衔接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对当前的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幼小衔接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探讨,以望找到幼小衔接的新思路。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法,选取幼儿园大班教师(以下简称幼儿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以下简称小学教师)及即将升入大班的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全部回卷,回卷后老师们进行了分析。同时我们还采取行动研究法,配合使用观察法,到我园的三个园区大班进行实地研究,观看大班半日活动,观察教师已有小幼衔接的教育行为。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

从问卷分析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同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也认为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合作,这说明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和教育观念基本是一致的。

(二)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

幼小教师对于幼儿入学准备的看法基本一致并且比较全面,都认为应关注以下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同时幼小教师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环境创设、师资条件、教学时间、作息制度、与家长沟通等方面开展实践尝试。不同的是,小学教师更关注教育方法、与家长沟通等方面的内容,而幼儿教师则将精力更多投入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家长沟通和环境创设上。可见,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教师所考虑的内容和实际的工作尝试更全面一些,投入的精力也更多些。

(三)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1、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偏差。幼儿教师选择的是游戏法、示范和范例、观察法、谈话等:小学教师选择的是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2、在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方面存在认识与实践上的偏差。多数幼小教师认为两个教育阶段的环境有区别。在教室环境创设方面要适当考虑对方的环境特点,这说明幼小教师认可幼小教育环境的区别,也愿意在环境创设中融合两种教育环境,但是,对彼此环境的具体差异表现在对如何融合两种环境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带来了现实中环境创设的困难。

3、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绝大多数幼小教师认为有必要了解对方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但实际情况是,幼小教师对对方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教育改革趋势以及教育科研知识的了解还比较肤浅,一半左右的幼小教师对对方培养目标缺乏透彻理解,这就出现了幼小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断层。

4、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性。为顺利实现幼小过渡,幼儿教师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幼小衔接工作、带幼儿到小学参观、主动向幼儿介绍小学情况、与小学教师交流沟通、其他(如布置小任务等)。由此可见,教师能利用学校、家长等各种资源来促进幼小衔接,,但从幼小衔接的效果看,只有少数小学教师认为幼儿的入学适应情况“非常好”,多数认为“一般”,还有少数认为“很差”。可见幼小衔接的有效性出现了问题

四、幼小衔接的一些有效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

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以及品质的形成。而这些都决定将来孩子升入小学是否尽快适应。为了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我从以下几点入手来创设为了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开设了“任务栏”、“值日生栏”,同时加大了对值日生的指导工作;为了培养幼儿探究精神设立了“我的关注”、开设了“科学角”;为了增强幼儿有计划地做事及学会看日历开设了“进区画图表”、“我的一天”,“小学区”等。让环境感染幼儿,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目的。

(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现阶段溺爱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孩子的日常生活均由家长一手包办,上幼儿园唯一的希望就是让其认识几个字、会算几道题,根本不愿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一味地去包办代替,忽视幼儿动手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失去了锻炼学习的机会。所以在平日的活动中,开展“整理书包比赛”、“扫除时间到”“谁的柜子最整齐”等活动,让幼儿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减少刚上小学时丢三拉四的现象,学会有条不紊的生活。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游戏,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

(三)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倾听的能力对他们将来的说、读和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常的活动中主要从三方面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1)欣赏性倾听:主要通过听音乐、诗歌、故事等活动。(2)有目的倾听:主要是问答式活动。(3)创造性倾听:主要通过续编故事、创编故事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现在倾听理解力有所提高,幼儿抢话的现象减少了,当老师提出要求后问我应做什么的少了。所以倾听能力是随着经验和环境的影响而不断提高的,教师责任就是精心设计活动,使幼儿可以持续的发展倾听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周围世界,构建自己的知识。《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探究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幼儿正是通过他们自发的探究活动,不断形成和加深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充分挖掘幼儿熟悉的,从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入手,使幼儿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保持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如,在班内布置了一个专为幼儿操作的区角。里面有玩具、用具、自制玩具、半成品玩具、模型,进行科学实验操作的用具、电气用具,大到录音机,小到一针一线。同时还利用班级内的各个活动区,如自然角、语言角、计算角、表演角、音乐角及创造性游戏的场景(娃娃家、医院、点心店、综合商场等),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尝试环境和操作活动的机会,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项目,分配角色进行活动,使幼儿渴望参与游戏的意愿得到了满足。同时,让幼儿每次在活动中有新的尝试内容,新的发展,不断激发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旦有了创新的意识和灵感,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实现。激发孩子创造灵感,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方法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幼儿园最常用的有三种,第一:一物多玩法。在体育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组织类似的活动,如:教师会鼓励幼儿用一只皮球玩出多种花样,拍、滚、抛接、夹球跑……一个人玩或两两合作玩等,这种一物多玩法不仅能提高孩子活动的兴趣,锻炼身体,更能激发创新的欲望。第二:组合法。不同组合也是创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搭积木,同样是一套积木,不同的组合会变换出多种不同的造型,孩子在活动中能真正体验到创造出新“产品”的乐趣。由此可见,幼儿园可以通过搭积木、排列易拉罐等游戏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联想法。根据平时生活或学习中碰到的偶发事件,触发创新灵感,展开想象翅膀,通过联想而有新的突破。象牛顿推理出的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都是从平时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加以联想而形成的。由此可见,幼儿园应该多让孩子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有心人,随时在联想。我园就经常开展下列活动如:添画联想。教师可以画半个圆,让幼儿添上喜欢的点、线等,并说出象什么;观物联想。教师带领幼儿拾落叶,并有意引导孩子用落叶拼图案,赋予落叶一定的形象……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创新智慧。

4、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坚持开展阅读活动。阅读活动主要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幼儿有自由阅读的机会,也能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中,学习阅读方法、增强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要说明的是,教师不专门设计活动教识字,幼儿识字活动都安排在区域活动里,孩子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可操作的材料,按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选择。“利用环境、自然习得”是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三)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为小幼衔接做准备

1、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对以后升入小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应在日常多观察,多引导,布置了任务要坚持要求,坚持检查。班内的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时间长了幼儿失去了新鲜感,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老师们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活动,每天会有两名幼儿去提醒值日生完成任务,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班内形成了孩子自己的管理。进入大班后,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听说新闻等,这样的小任务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利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科学探究活动等也可锻炼幼儿交往能力。

3、培养幼儿有序做事情

规则和效率无疑是有秩序产生的价值。规则体现着公平,效率意味着结果,没有公平和毫无结果肯定会引发混乱。在人的社会中,尤为需要秩序。通过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自升入大班以来,由于各种活动的增多,发现他们做事的效率不是很高,造成个别幼儿一个环节跟不上,其他环节不能安心地投入,所以,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有序做事情”的系列活动。首先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有序地做事能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其次,幼儿通过讨论一日各环节应如何做才能节省时间,并请幼儿制定“我的一天”各环节如何有序地做事流程图,并请幼儿进行尝试,体会有序做事才能提高做事的效率。最后,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明白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盲目,应开动脑筋如何做才能提高效率,相继开展了《运积木》、制作粘贴《太阳花》、《葡萄》等活动。

4、以活动为载体 ,有效开展幼小衔接

在大班,可以调整课程目标,如第二学期,可以围绕“准备上小学”这个大主题,适度调整了课程目标,添加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如,按要求准时入园,不迟到,知道有事有病要请假;学会计划和控制自己的活动和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场合入厕);学会主动邀请别人一起游戏,会请求参加别人的游戏等。根据幼儿需求,教师可以预设相应的主题活动。如:3月 开展 “我的朋友多”主题活动,4月 开展“了不起的我”,5月 开展“做完事情再玩”的主题,6月 开展“我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

(五)转变家长观念,做好家园配合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可以采取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关于幼小衔接的一些思考

1、搭建幼小的教研平台。搭建起幼小教研的平台,让幼小教师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敏锐地捕捉衔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共同的研究探索或在专家的指引下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从长远看,幼小之间的联手研究有利于幼小衔接的良性运行。使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更能体现针对性和有效性。

2、有效加强幼小的沟通。幼儿园和小学应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幼小衔接知识讲座和交流会,学校和幼儿园的领导应充分发挥组织管理作用,做好各种保障。如,幼儿园和小学可组织教师互相参观、观摩学习,深刻体会两个教育阶段的异同,将感性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利用彼此的教育资源为幼儿顺利实现过渡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3、协调幼小课程衔接。现实中幼小教师在幼小课程目标的理解、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方面仍有较多误区,一提到幼小衔接就想到了拼音、算术题。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幼小课程的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让儿童利用先前经验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为此,幼儿园和小学应将幼小课程结构进行整合,找到两者的契合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在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方面,根据儿童需要有选择性地综合两个教育阶段中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如游戏法、发现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作品展示评价法等都能使师生间互动和儿童主体性的发挥,应将这些方法有机地贯穿在幼小课程衔接中。

4、优化教师专业素养。我们有必要从教师专业素养入手,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尤其是要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更新完善幼小两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交流学习、互换岗位、共同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双方对彼此教育情境、教学安排等方面的学习,在实践中完善个人素质。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措施,必须在家长、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来做,为儿童在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做好充分的幼小衔接的准备。

版权所有@ 陇南师范学院 bet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电话:0939-3201436   地址:甘肃省成县河东区陇南路34号(742500)

陇ICP备16000659   
甘公网安备 62122102000303号